秋意渐浓,学习正酣。10月30日,宝城所第十三期青年律师午餐会如期举行。本期活动以“个人IP打造”为主题,邀请本所劳动人事专业委的两位律师分享IP打造的经验。在轻松愉快的午餐氛围中,宝城律师共同探寻在数字时代构建个人品牌、提升行业影响力的实战密码。
高级合伙人、劳动人事专业委高级顾问陈焕如律师,高级合伙人、人才发展与培训委主任罗鑫嘉律师出席了本次活动,劳动人事专业委主任张小娇律师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。
活动伊始,主持人张小娇律师以一句“在这个时代,酒香也怕巷子深”点明主题,引发了在场同仁的强烈共鸣。她指出,专业的法律素养是律师的立身之本,而有效的个人IP则是让客户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你、信任你的关键桥梁。
01 直播实战,用真诚构建信任
邱赞华律师以自身从小红书直播“新手”到“日更主播”的转变为例,真诚地分享了自己从观望到行动的宝贵心得。
邱律师坦言,自己也是从最初的忐忑不安走过来的,关键一步在于破除心理障碍,将“别的律师能播,为什么我就不能”的想法付诸行动。她坚持每日直播,以此快速积累经验、稳定心态。
首先,要选好自己的专业领域并固定下来。邱律师本人专注于劳动纠纷领域,所有直播主题都围绕于此,旨在打造鲜明的专业标签。在直播时,内容需“痛点优于热点”,用“核心观点+典型案例”的公式化输出,将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公众听得懂的语言。
接着,她分享了四点务实的经验。
1、重视“破冰”: 开场前5分钟可聊聊天气或法律热点,用提问引导评论。
2、把观众当朋友: 用听众能听懂的语言分享,价值,比权威更重要。
3、拥抱“不完美”: 偶尔的口误和卡顿反而能拉近距离,真诚的互动远比完美的播音腔更有吸引力。
4、善用评论区: 将观众的问题视为“礼物”,优先回答普遍性问题,同时对复杂个案守住专业边界,引导线下咨询。
真诚是唯一的必杀技。邱律师呼吁,要怀抱“长期主义”心态,不纠结单场流量,将每次互动视为播种。直播不仅是引流渠道,更是一个法律科普的微光舞台和建立深度信任的加速器。
02 主动出击,从“等待”到“被看见”
张小娇律师带来了题为“从等待到被看见:展示与价值分享”的深度分享。她从青年律师常见的“展示焦虑”破题,提供了一套从心态到方法的系统性解决方案。
用“囤粮策略”保障持续亮相。张律师指出,许多律师未能持续展示的原因,常被归结为“没时间”,但本质是内容生产与发布的流程没有打通。她的解决方案是“先囤粮,再曝光”。具体而言,就是在状态好时,提前批量录制短视频或撰写文案,建立自己的“内容仓库”;同时养成随时记录工作灵感的习惯。这样一来,即使工作繁忙,也能保证有稳定的内容可以发布,让个人展示不再受制于临时的状态和时间。
做个人品牌的长期主义者。张律师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力的公式:信任 = 持续展示 × 时间。她认为,每一次专业的分享,都是在客户心中存入一笔信任资产。因此,不必因短期内无人评论或没有直接带来案源而气馁,这正是品牌建设的“静默期”。她鼓励大家将心态从担心投入没有即时回报的“盈亏心态”,转变为关注自我成长的“成长心态”——只要内容比上次有进步,本身就是一种收获。尤其在行业竞争加剧的时期,坚持在自己专业领域深耕并持续发声,反而能建立起更强的辨识度和信任感,这被称为“能见度红利”。
最后,张律师鼓励大家从今晚就开始,立即行动,开启新媒体之旅。她总结道,个人品牌建设并非追求一夜爆红,而是一场 “日日不断、水滴石穿” 的长期工程。越主动展示,就越可能被机会找到,从而完成从被动“等待”到主动“被看见”的关键转变。
在随后的自由交流环节,与会青年律师们围绕个人IP打造的具体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,周楠律师、温程鸿律师就直播、视频号运营等方面发表见解。思想的火花在此刻碰撞,许多困惑在交流中找到了答案。
高级顾问陈律师为本次午餐会作总结发言。她充分肯定了两位分享嘉宾的无私分享,并指出:“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,专业的深度决定了我们走得多稳,而个人IP的广度决定了我们走得多远。律所将全力支持青年律师探索个人品牌之路,提供更多资源与平台。希望大家勇敢迈出第一步,持续输出,静待回响,让宝城律师的专业形象更加深入人心。”
本期午餐会在意犹未尽的氛围中圆满落幕。通过多位嘉宾毫无保留的分享,大家不仅收获了从技术操作到心法建设的全方位方法论,更点燃了打造自身IP的热情与信心。
个人品牌的建设非一日之功,宝城所将持续为青年律师的成长赋能,搭建更多这样优质的学习交流平台,助力每一位怀揣梦想的青年律师,在专业道路上闪耀自己的光芒,实现影响力的华丽破圈!

Copyright © 2019 广东宝城律师事务所 ALL Rights Reseverd 【后台管理】 粤ICP备20031805号 百度统计